這針筒購自尹大姐處,這種型制多出於湖北湖南一帶。事實上個人覺得這類針筒並不討喜,所以一直沒買過。直到有次幫大姊收東西時見著這針筒,不經意瞄了一眼,只覺得浮雕很高,便拿起來準備細細端詳一番。


一入手感覺重量不錯,細細一看,發現上頭雕著十四個人物,臉部表情已磨損不可見,但體態動作線條流暢。工藝佳、銀質好、重量沈,很少見到這種針筒而不覺得討厭,故決定帶回家慢慢玩,反正我也沒這樣的針筒。

全貌
   
        穿繩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穿繩後

這種針筒由上下兩段組成,每段各有兩個小孔供穿線用。針筒組合好後,可用線繩穿過兩側頂部及底部的小孔,兩端打結後即可固定。但針筒應是隨時可開啟的,所以我用另一條繩子繞著原本的繩子編了兩個平結,像束帶一樣可以上下移動,代替針筒上方不可移動的結。如此一來就不會影響針筒的開闔。

開啓狀

看這種光澤便知銀質差不了

         頂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內側筒緣頂部
 
難怪這針筒重,看看內側筒緣部分有多厚便知

針筒的蓋子及筒身上的圖案各分為上下兩層,共四層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蓋子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筒身
  
上層圖案中各有三個人物,下層圖案中各有四個人物,共十四個人物。這個針筒直徑1.1公分,長度7.6公分。直徑只有1.1公分的圓筒上要雕十四個人物,服飾花草絲毫不馬乎,銀匠功力之高可見一般。

人物近照
  
這幾張照得有點糊,不過重點在針筒邊邊的人物,由這兩個側面不難看出浮雕有多高。

回頭看看我的人物收藏,似乎都是高浮雕,而且大多都還看得見臉部表情,也算是運氣。這針筒上這麼多人物,當然也就有故事。由下面這個經典的翻牆鏡頭,應該不難猜到是什麼題材吧。


真是,不過就翻了那麼一次牆,便永世不得翻身,不論在哪個時空都被人拿來當作話題。沒錯正是「西廂記」,這一暮是張生為了見鶯鶯而翻牆的橋段。

本想對著故事將每個畫面的橋段寫下,不過因這針筒實在太小,我拍得眼花而作罷。其實我並不刻意蒐集「西廂記」,但現在手上有戒指以及針筒,不知還會碰到什麼。是否我該以西廂記為主題作系列性的收藏?算了算了還是隨緣,現在銀價那麼高,人物更是貴不可言,還是碰到什麼收什麼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fairtorememb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